• <li id="0mioe"></li>
    <abbr id="0mioe"><source id="0mioe"></source></abbr><li id="0mioe"><tbody id="0mioe"></tbody></li>
    <rt id="0mioe"><tr id="0mioe"></tr></rt>
    <rt id="0mioe"><delect id="0mioe"></delect></rt>
    聯系方式
    聯系人:何經理
    電話:15564760972
    Email:3405148300@qq.com
    熱線:0537-2583299

    中醫體質辨識系統的應用探討

    中醫體質辨識系統的應用探討中醫體質辨識及中醫“治未病”的概念及意義中醫健康服務的特點之一是針對服務人群提供個體化醫療與個性化診療方案。基于中醫健康服務管理系統,對服務對象個性化信息進行分析,并提供與之符合的個體化服務方案,在中醫傳統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提供詳實可靠的預警信息,及時采取干預措施,為探索個體化醫療和個性化診療服務新模式和新機制奠定數據化基礎。中醫體質辨識系統是借助中醫體質標準化量表進行初


    中醫體質辨識系統的應用探討


    中醫體質辨識及中醫“治未病”的概念及意義


      中醫健康服務的特點之一是針對服務人群提供個體化醫療與個性化診療方案。基于中醫健康服務管理系統,對服務對象個性化信息進行分析,并提供與之符合的個體化服務方案,在中醫傳統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提供詳實可靠的預警信息,及時采取干預措施,為探索個體化醫療和個性化診療服務新模式和新機制奠定數據化基礎。


      中醫體質辨識系統是借助中醫體質標準化量表進行初步的體質信息收集,其次通過專家對受檢者的舌象、脈象等的觀察進一步收集評判數據,然后經計算機將各種數據進行綜合的統計分析,得出初步體質辨識結果。


      “治未病”是通過對未病狀態的個體進行治未病的干預,防止疾病發生,而使人類能保持健康狀態;健康管理是通過疾病風險評估、預測、預警和干預使接受管理的個體保持或獲得健康。


      現代醫學的體檢注重指標,注重量化,注重實質的病變,而中醫體質辨識注重從人整體的把握,即便沒有明顯的指標異常,但從中醫“治未病”的理論出發,仍然能透過表面發現本質的問題,因而對于感覺身體不適,常規體檢查又查不出任何問題的亞健康人群尤其重要。


    中醫體質辨識系統的建立


      中醫對體質的測定,主要包括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特稟質等9種基本類型,不同體質類型在形體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病理反應狀態、發病傾向等方面各有特點。分別為每種體質設立 7~8 個代表性體征,個體感受從無到最重共5個層次,并對應1~5 分,用來增加體質辨識的準確度。


      中醫體質辨識系統還針對9種體質分別進行了研究,除了對體質進行相應的解釋外,還為每種體質分別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保健方案,包括:體質說明、宜食用與慎食用食物、藥物調養、藥膳建議、體育鍛煉、保健穴位(針灸、拔罐)和起居建議等,幫助患者更加了解自身體質,以及如何在飲食、運動、用藥等方面配合。


      中醫體質評估系統通過對受檢者進行問卷機制的回答,結合傳統的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對體檢者進行信息的采集,依據標準化體質辨析量表,對其體質進行較為全面的評估。體質評估后輸出的報告中包含多種建議,幾乎涉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受檢者有了更多的選擇。

    中醫體質辨識系統在中醫“治未病”中的應用分析


      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研究報告指出:“21世紀的醫學不能繼續以疾病為主要研究領域,而應以人類健康為主要研究方向。人體1/3的疾病通過預防保健可以避免,1/3可以通過早期發現有效控制,剩下的1/3可以通過信息的有效溝通提高治療效果。”這與《黃帝內經》“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觀點相一致,而“治未病”也與當前通過“健康管理”對日常保健進行干預,從而預防某一種疾病的發生的理念倡導不謀而合。


      中醫體質辨識系統通過相關信息采集、體質的測定、體質的評估,從而通過建議、隨訪、教育等形式實現健康的改善。中醫體質辨識系統與體檢系統的集成,達到量質的綜合分析。體檢系統通過各種西醫檢查可以明確被檢者的身體狀況及疾病狀態,通過嵌入中醫體質辨識系統,根據體檢者平日飲食習慣、睡眠習慣、運動習慣、家族史、舌苔等情況,分析得出體質,給予相應的生活指導。


      例如失眠患者,在給予常規西醫治療的同時,告知患者可采取自我按摩一組穴位:百會、太陽、風池、翳風、合谷、神門、內外關、足三里、三陰交、涌泉。按摩次數以失眠程度為準,會得到更好的改善。中西醫的有機結合,實現了特色的個體化預防、保健及相關診療的健康服務。


      中醫體質辨識系統在中醫“治未病”中的應用,充分發揮了中醫辨證施治,辨質施養,側重根本,重視預防,防于未然,強調整體化和個性化,通過身心兩方面的綜合調養的健康管理優勢。


      中醫在診斷方面缺乏客觀、定量的指標, 就象脈診和舌診,全憑醫生的主觀感覺和經驗。由于以上諸多原因使得中醫的病歷資料難免出現誤差, 給中醫臨床治療、研究、經驗總結和病歷管理帶來很多困難,中醫體質辨識系統規范化研究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  中醫體質辨識系統  中醫體質辨識儀  兒童綜合發展評價系統

    編輯精選內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庆县| 江都市| 波密县| 中方县| 曲沃县| 抚顺市| 高淳县| 湖口县| 金溪县| 马公市| 亚东县| 仁寿县| 太康县| 应用必备| 永兴县| 延津县| 桐梓县| 鹰潭市| 宿迁市| 兰考县| 吉隆县| 宜宾县| 庄浪县| 互助| 墨竹工卡县| 台安县| 蓝田县| 房产| 万全县| 龙陵县| 耿马| 阳泉市| 霞浦县| 于田县| 永登县| 壶关县| 兴安盟| 连云港市| 乐平市| 石景山区| 望城县|